
登錄文山州融媒體中心賬號
基層人大力量打通喜古車期生產用水“最后一公里”!
發(fā)布時間:2025-08-19 17:11:10
土地是農民的生存之本
然而喜古鄉(xiāng)車期村的生產用水
卻成了困擾村民的難題
有時甚至會引發(fā)矛盾沖突
對此
人大代表、基層代表聯(lián)絡室
通過代表走訪、反映、層層聯(lián)通
最終合力解決了這一難題
文山市小街鎮(zhèn)和喜古鄉(xiāng)境內的車期大溝自1975年建成以來,環(huán)繞群山奔流不息,默默承載著灌溉沿線小街鎮(zhèn)者底村委會和喜古鄉(xiāng)車期村委會的2000余畝農田的責任。2021-2023年,在市委政府的關心支持,鄉(xiāng)黨委政府、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全面修繕了多年來老化坍塌、斷流的生命之渠——車期大溝,成為了一項歷久彌新的普惠民生水利工程。
大溝是修通了,沿線的田地取水倒是方便,但離大溝距離遠的田地,農戶用水卻要花大力氣。農戶每次用水都需要自己拉管,拉400米、700米,甚至拉一公里才能從車期大溝引水到自家田地,費時費力。
“為用點水還會打架啊,你去拉管過著人家的田,栽掉的人家不給過,有時候會吵架打架,能不能想辦法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胡代表,能不能爭取資金修條三面光溝方便我們澆灌田地啊”……
在喜古鄉(xiāng)車期村委會的群眾會和代表聯(lián)絡室,群眾們你一言我一語向人大代表胡忠坤反映著車期大溝灌溉用水的問題。
喜古鄉(xiāng)人大代表 胡忠坤說:“一方面是把大溝的水引到農戶地里很不方便;另一方面有時拉管距離長,張三拉的管過著李四家的地,李四又不樂意,還會吵架,這些事情都是常發(fā)生,影響村內和諧。”
了解到群眾這一心聲后,喜古鄉(xiāng)人大代表胡忠坤多次到實地走訪農戶,了解到生產用水困難涉及到車期村一、二小組共300畝土地,100多家人的口糧和生產問題,在和喜古鄉(xiāng)人大主席童志岳匯報商量后,胡忠坤整理了群眾反映的問題,三面光溝要做多長、多寬、多高,路線要怎么走等,經過走訪、調研、測量,最終把規(guī)格、預算交到了喜古鄉(xiāng)人大主席團。
喜古鄉(xiāng)人大主席 童志岳說:“根據上級一直強調的糧食安全問題,車期村的土地多年來一直是作為玉米、水稻等糧食生產用地,作用可想而知,用水不便給農戶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那我們應該想辦法爭取,打通群眾生產用水的‘最后一公里’。”
在充分了解群眾需求后,在文山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喜古鄉(xiāng)人大主席童志岳和馬忠武、唐佳三名代表聯(lián)名提出了提出了《關于喜古鄉(xiāng)車期村三面光溝建設項目的建議》,該建議提出后得到了文山市人大常委會的支持,及時得到回復,并列入人大專項資金辦理,并要求喜古鄉(xiāng)在群眾栽莊稼前盡快施工。
最終在今年5月,一條長1350米的三面光溝一頭連接車期大溝修建完成并投入使用,一頭通往百姓的田間地頭,并在合適的位置都留有出水口,需用水時,只需放入沙袋攔截水流,水便會順出水口留到不同的地塊。
村民們盼了幾年的三面光溝、終于修好了,覆蓋了車期村一組、二組300畝農田灌溉,從此,村民們一年四季的生產用水再也不愁了,溝渠內水流不斷、奔流不息。
車期村委會車期一組村民 熊正明說:“現(xiàn)在哪里都是三面溝,想在哪里放水都行,就不愁澆作物了,水充足了,糧食的質量和產量還會提高。”
車期村委會車期二組村民 阮德洪說:“以前田里只能種玉米,今年修好大溝以后,我打算在地里栽秧了,收入就能提高,人大代表支持我們,讓我們可以種其他作物了。”
如今
在文山市喜古鄉(xiāng)車期村
一條蜿蜒1350米的三面光溝靜靜流淌
清澈的水流順著溝渠奔向田間地頭
這條看似普通的水利工程
卻是基層人大代表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體現(xiàn)
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