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錄文山州融媒體中心賬號
陸光瀲:“一針一線繡出民族魂”
發(fā)布時間:2025-06-26 15:19:12
2022年12月,壯族鳥衣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非遺名錄,而省級傳承人陸光瀲,用三十年的堅守與創(chuàng)新,將這項瀕臨失傳的手藝從深山帶向世界。從手工刺繡到機器改良,從家族傳承到廣收學徒,這位55歲的非遺守護者正以針線為筆,書寫著民族文化延續(xù)的新篇章。
“鳥衣是穿在身上的歷史”
千年圖騰的活態(tài)傳承
壯族鳥衣的每一處細節(jié)都鐫刻著濮儂人的精神密碼:大袖似鳥翅稱“必迪蘭”,百褶裙綴禽尾名“盤拜”,銀項圈鑄鳥首喚“圖儂”。這些源自鳥圖騰崇拜的符號,被陸光瀲視作“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邦^頂三只角,屁股背包藥,衣服滴滴點,裙子夠馬駝”,陸光瀲用一句壯族俗語道出鳥衣的精髓,“手一展開就是翅膀,疊起裙擺就是鳥尾,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飛翔記憶’。”
作為家中第四代傳承人,陸光瀲從小跟著外婆、母親學習刺繡。“手工繡一套鳥衣要半年,年輕人嫌麻煩,60歲以上的老人才愿接活。”為平衡效率與傳統(tǒng),她獨創(chuàng)“手工繡花+機器制衣”模式:花瓣用祖?zhèn)麽樂毤毠蠢?,衣身借助現(xiàn)代裁縫技術(shù)拼接。如今,她的作品不僅暢銷文山、廣西,更遠渡重洋成為海外藏家的珍品。
“不能讓手藝斷在我們手里”
一家四口的傳承接力
在陸光瀲的家庭作坊里,非遺傳承已成“全家總動員”。丈夫王師傅既能執(zhí)筆畫樣,又能飛針走線,2023年更奪得刺繡大賽桂冠;兩個兒子從小耳濡目染,小兒子初次執(zhí)針便能繡出完整紋樣;連未來兒媳也被列入“傳承計劃”。“我們家必須代代傳下去”,陸光瀲語氣堅定。
“這個是我十多年前到農(nóng)村壯族寨子里面去收的,經(jīng)過打理一下現(xiàn)在把它放在我店里。有很多人過來看到,都說喜歡要收藏去,但是現(xiàn)在我都不舍得了,我要留著放在我店里,把老一輩的手藝放在這里展示,給喜歡欣賞我們民族東西的人來看?!?/p>
面對年輕人斷層危機,陸光瀲奔走鄉(xiāng)野搶救老物件,將80多歲老人珍藏的舊衣改良重制?!澳切┠棠堂乱聹I流滿面,說‘死后能穿壯族衣見媽媽了’,我就覺得值了?!比缃?,陸光瀲收集的數(shù)十件百年鳥衣在店內(nèi)陳列,儼然成為活態(tài)文化博物館。
“老手藝要穿出新花樣”
非遺走進現(xiàn)代生活
為讓壯族鳥衣“飛”入尋常百姓家,陸光瀲在保留圖騰、土布、花線紐等核心元素基礎(chǔ)上大膽創(chuàng)新:改良后的百褶裙可自由切換日常與儀式形態(tài);傳統(tǒng)小涼帽融入時尚配色;手工盤扣既保留“繞線千轉(zhuǎn)”的古法,又適配現(xiàn)代服裝款式?!艾F(xiàn)在各族姑娘也愛穿,太陽節(jié)訂單多得接不過來?!彼Φ?。
“手工繡花費很多時間,然后就有電腦繡,電腦繡要快一點,價格上要便宜一點。欣賞手工繡的還很多,所以做手工繡的也有,只是慢一點,價格高一點,但是也有民族的特色,機繡的就沒那么好,沒那么精致?!标懝鉃嚤硎?,盡管引入電腦刺繡提升產(chǎn)能,但關(guān)鍵部位必須手繡。
民族的魂盡在一針一線里。“希望能把這個衣服做得更好,希望一批人過來學,把我們民族的手工做好、學好。我也希望在保留原有的基礎(chǔ)上,加上一些新的元素進去,讓更多的人能喜歡、能穿上?!?/p>
如今,陸光瀲定期接待學生到家研學,將祖?zhèn)鞯摹盎B疊繡法”傾囊相授。“只要還有人愿意學,我就教到拿不動針那天。”陸光瀲說道。
從深山壯寨到世界舞臺,從家族秘技到非遺課堂,陸光瀲用三十年光陰守護的不只是一件衣裳,更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圖騰??梢韵胂?,當年輕人穿上改良鳥衣走上街頭,當外國游客駐足欣賞花線紐扣的精密,陸光瀲這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誓言愈發(fā)清晰:“只要還有一個壯族人在,壯族鳥衣就會永遠‘飛’下去。”
(西疇融媒記者:勾永龍 柏躍飛 胡昌佳)
(編輯:劉虹 美編:張振飛 二審:謝思思 終審:徐昌建)
更多 頭條
- 趙國良在隨機檢查并調(diào)度防汛工作時強調(diào):杜絕麻痹思想 保持臨戰(zhàn)狀態(tài) 確保防汛措施落細落實落到位
- 趙國良在全州經(jīng)濟工作專題會議上強調(diào):真抓實干打好全年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攻堅戰(zhàn)目標戰(zhàn)
- 州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時強調(diào):讓抓落實成為文山干部最鮮明的作風底色
- 全州防汛工作視頻調(diào)度會議強調(diào) :慎終如始抓實抓細防汛措施落實 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
- 州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重要指示精神 研究部署防汛減災(zāi)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工作